最新公告

感謝各位朋友對於本站的支持鼓勵,為了提供更完整的內容,筆者將過去獨立版面的文字集結於新站:夏一跳的私房觀點(樂觀進取愛分享),歡迎舊雨新知繼續給予批評指教!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為何公司留不住頂尖人才 ?

為何公司留不住頂尖人才 ? 根據筆者的職場經驗,可歸納出以下十點原因 :

1. 大公司的官僚作風。

這有可能是幻想破滅的員工會提供的首要理由。但這個理由通常掩蓋了其他原因。沒人喜歡毫無意義的規則。但當頂尖人才開始提出這一問題時,這通常意味著他們感到自己缺乏對這些規則的發言權。他們只是簡單地被要求遵守並適應組織的繁文縟節。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沒有發言權,真正有才幹的人就會買單走人。

2. 沒能為人才找到一個「燃燒自我」的熱情。

大公司內部活動多、流程繁瑣,通常都沒有多餘人手去關照那些頂尖人才,詢問他們對當前的工作是否樂在其中,或者想不想參與一個他們真正感興趣又對公司有益的新挑戰。人力資源部門通常忙於其他事務,無暇顧及這個。老闆們也通常時間匱乏,於是這樣的互動對話就成了“錦上添花”而非“例行事項”。倘若如此,您就等著跟最頂尖的員工說Bye-Bye!頂尖人才的動力來源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內心想成就宏大事業的機會,以及他們真正所熱衷的事情。大公司幾乎從來不花點時間跟員工把這個問題搞清楚。

3. 馬馬虎虎的年度績效評估。

如果您知道有多少公司都不進行有效的年度績效評估,您會萬分驚訝。或者,他們做了年度評估,但都只是倉促了事,迅速填寫一個表格(員工績效考核表)交給人力資源部門,就又回去幹活了。這給員工留下的印象是,我的老闆——以及公司——對我在這裡的未來發展並不是真正感興趣。如果你有足夠的才智,為何還要呆在這裡呢?

4. 沒有圍繞職涯發展的討論。

大多數員工都不知道他們五年後要幹什麼。根據調查,如果被問到這個問題,只有不到5%的人可以給出答案。但每個人都很想討論有關自己未來的事。大多數老闆從來不跟員工——乃至最頂尖的人才——探討他們未來職業生涯的走向。如果你可以提出這個話題,那麼這對你和你的公司來說都是巨大的機會。在這方面表現最好的那些公司除了年度或雙年度績效評估會議之外,還會與員工進行單獨的年度討論,有關繼任規劃和職業生涯發展。如果你最得力的幾個員工知道你覺得他們有繼續在公司發展的前途,他們更可能留下來。

5. 三分鐘熱度/戰略重點。

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真正的挑戰不在於設立一個戰略重點,例如:短期的銷售目標達成率,而是在於三到五年後仍然堅持的願景。頂尖人才討厭被“呼來喚去”。一旦您決定了某個專案由他們帶頭,您必須給他們足夠的機會去實現他們所承諾將達到的結果。

6. 缺乏問責制和/或指手畫腳。

儘管您不能對頂尖人才“呼來喚去”,但將專案負責人當作神聖不可侵犯也是不對的。這並不是說你應該參與任何人的工作或對他們指手畫腳。而是說,頂尖人才需要他人的問責,並且不介意為他們的專案承擔責任。因此,在他們執行專案的過程中,應該與他們保持定期review。他們會重視你提出的見解/意見/建議——只要這些不要成為說教。

7. 惺惺相惜,物以類聚。

你的頂尖人才周圍都是些什麼人呢?很多公司都有一些按道理不應該再繼續任職的員工。問其原因,公司會給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解釋--“很難找到他/她的替代人選……”“現在不是時候……”但是,對一些正從大公司跳槽的頂尖人才進行離職面談時,你經常會聽到,他們是如何因為受不了前任“隊友”而離開的。如果你想留住最優秀的人才,確保他們被其他同樣優秀的人才所包圍。

8. 構想的缺失。

這聽起來可能很明顯,但你公司的未來是否讓人充滿激情?你執行的是什麼戰略?你希望某個人才幫你達成什麼樣的構想?他們對這一構想有沒有發言權或者自己的貢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就不能閒著了,而且動作要快。

9. 缺乏開放的態度。

頂尖人才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得到表達和聆聽。很多公司都擁有一個賴以存在的構想/戰略,並且將對該戰略的反對意見視作干擾或某人沒有團隊精神的體現。如果所有最優秀的人都選擇離開或不同意該戰略,那麼剩下跟著你的就將是一批沒有擔當、唯唯諾諾之人。你一定要能夠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始終將這些新建議的最好部分納入決策之中。

10. 是哪個主管出了問題?

如果你的公司最近辭職的幾個人都向同一個主管彙報,那麼這很可能不是巧合。我們通常會接到客戶請求,讓我們去“搞定”公司的某個人,他要麼是個了不起的銷售人員、工程師,要麼是一個創始人,但卻讓他們周圍的每個人近乎瘋掉。我們可以進行嘗試,但很遺憾,在這種情況下,高管培訓通常只有33%的成功率。更好的辦法是在你的公司中為他找一個不同的職位,或者,至少不將你的高潛力員工置於他們的管理之下。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出國讀MBA,您準備好了嗎 ?


最近因為接觸到較多大學部的課程,同學們對於出國唸MBA好還是留下來讀研究所猶豫不定,其實出國唸書除了需要一筆可觀的經費之外,畢業之後是否能與就業連結上,才是關鑑之所在。筆者通常會請同學去思考一下之後的就業方向或是自己的核心專長在哪?那麼,出國讀MBA究竟值得與否?筆者提供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國際視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員了解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培養國際視野,積極地參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出國讀MBA為求學者提供了機會,通過學習和生活,對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商業、文化、企業運作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第二、案例教學:每個人的經歷非常有限,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瞭如指掌,但對其他行業卻知之甚少。而國外商學院的案例教學,內容涉及不同的行業,這種跨行業的認識,大大豐富了求學者的知識結構,對今後的職業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第三、解決問題:雖然國外教授不會告訴求學者具體怎麼做,但他會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今後的職業發展和個人生活都十分有益。
第四、語言能力:出國讀MBA,求學者的語言能力和表達技能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第五、人際社交:在國外讀MBA所接觸的人的範圍是國內所不能比的,它是拓展人際關係的一條捷徑。如今許多人都認同‘商學院也是社交場’的說法,商學院是商界精英雲集的地方,也是商業經驗、資訊和關係匯集的地方,這些都是極為寶貴的資源。
第六、自我成長:國外商學院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精英雲集,在這樣的環境下,求學者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不會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此外,在海外生存並不容易,需要更大的勇氣和能力,因此,出國讀MBA也是一個鍛鍊自我、重塑自我的好機會。
結論:出國讀MBA,雖然代價昂貴,但收穫頗豐,可了解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培養國際視野,提高外語水準,豐富行業知識,拓展人脈資源,此外,適應國外截然不同的生存環境,原本也是鍛鍊自我的絕好機會。出國讀MBA,您準備好了嗎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大陸MBA面試:30歲高管日益趨多


大陸清華大學2013年秋季MBA計劃招生420名,其中國際MBA40名,全日制MBA115名,在職MBA265名。
從4200多個候選人中經過資料初審,進入面試環節,要在約半小時裏經過3位面試考官的層層“盤問”,才有機會參加之後的全國MBA聯考,通過分數線才能最終被錄取。整個錄取比例相當於10:1。
與以往的MBA言必稱哈佛、史丹佛不同,現在報考的學生、特別是在職考生更多選擇國內一流院校,這就使得少數國內優秀MBA教育機構的競爭異常激烈。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在職考生都有一定的工作基礎和相當成績,在中國接受相關教育更能和同學保持聯繫,學以致用,有助於今後的事業騰飛。
1998年時MBA報考者還是公司中層甚至普通員工居多,今天的報考者業界成績更大、創業者公司規模更大、擔任著公司更高的管理職位,整個MBA教育的學生層次在不斷提高。
與以往40歲左右才達到事業高峰的商界精英不同,近年來報考MBA的企業高管則非常年輕。報考者大多在30歲左右。這與近年來新興的資訊產業密切相關,這些行業的人才結構本身非常年輕,30歲左右就可獨當一面,三十五六歲功成名就者比比皆是。
對於社會上對MBA就是混文憑、結交圈子的功利教育的誤解,功利不等於急功近利或自私自利,一個人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和家人生活環境而作的努力無可厚非。MBA是致用之學,不管是大用還是小用,都要通過層層努力達到一定高度。筆者認為, 30-40歲在事業上有一定層級的中高階主管, 對於管理的知識領域有需求的, 那麼進修MBA教育的確是有必要的; 如果您的目的在結交人脈, 在資金的規劃上亦無問題, 那麼EMBA將是您的另一個選擇。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要如何報考中國MBA?



MBA聯考報考條件有哪些?
大學畢業後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大專畢業後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並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MBA聯考科目及難度有多大?
MBA聯考為兩門:英語和綜合能力。英語滿分100分,相當於英語四級;綜合能力分為數學、邏輯和作文,滿分200分,其中數學75分,主要考查初等數學和幾何,邏輯滿分60分,作文滿分65分,分別是論證有效性分析和論說文。
命題工作均由教育部委託有關機構承辦。選考日語俄語的考生,用全國統考的試卷,其他語種的試卷由招生單位自行命題(政治理論改由單位自行命題在復試中進行)。聯考科目的考試大綱由全國工商管理(MBA)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編寫。復試時間、地點、科目、方式由招生單位自定。復試辦法和程式由招生單位公佈。
MBA考試並不難。尤其近幾年考試大綱變化,為了讓更多有工作經驗的人學習MBA,考試門檻不斷降低,相繼取消了英語聽力考試、管理知識考試、政治、高等數學等科目。根據聯考經驗來說,即使一個多年沒有摸過英語和數學的考生,經過68個月的系統學習,考上理想學校的機會非常大。
MBA聯考相關事宜要注意:
1、報考MBA需要3年以上工作經驗。計算方法是,從拿到大學畢業證開始至就讀MBA時。所以,您這情況,應當參加20111月的MBA考試。也就是從2010年開始準備。
2、報考學校在10月考研報名的時候就要確定,雖然會有兩個志願,但只有第一志願才確實有效。所以選擇學校要慎重。
3、為包括MBA,建議可以多讀些管理類的書籍,注意自己邏輯思維的培養,多動筆寫寫。當然,英語不能放。
4MBA考試包括綜合和英語兩門。其中綜合包括數學、邏輯、寫作。英語難度教普通研究生簡單些。
5、報考MBA本來就是很多理工科類同學積累管理經驗,拓展人脈的機會。所以,原本專業,對自己就對MBA沒有影響。
6MBA的學費是很高的,像清華北大都已經10多萬人民幣,其他院校,便宜也要45萬人民幣。生活費就不好計算了,根據不同地方,不同生活要求吧。
7、讀MBA也是種人生選擇,所以,做為個過來人,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在沒做之前糾結於是否正確,關鍵是,要去做。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中國MBA商學院未來的發展前景(下)


商學院的崛起是從前50年來教育範疇的勝利故事之一,取得美國認證的MBA學位在過去15年中增加尤其強勁。1990年,美國教育認證機構美國商學院協會 (AACSB)259所美國大學頒發了認可證。今天,這一數字已超過500所,其中還有74所商學院是在美國之外。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白領工作者千篇一律都是會計師、行銷專員或工程師,而且他們全部職業生活都會為一家僱主工作。後來匆匆呈現了一類職業經理人,他們能把經商技巧利用到任何行業的任何一家公司中。於是,MBA學位成了這個新型管理階層的非正式會員資歷證。
美國在1955年授予了約3000MBA學位。到上世紀90年代末,每年共有10萬人獲得這個學位。這一美國模式的影響下,歐洲國家也發展了自己的商學院。現在,英國、甚至德國,也分別聲稱已佔有超過100MBA課程,用數學工具把握整體薪酬體系。而直到未幾之前,德國仍是管理教育的黑洞。
在這種發展背景下,雖然明茨伯格教授和普費弗教授等批評人士認為,商學院將過錯的技能教給了MBA學生,但人們仍會把他們當作壞性格的老固執而不加理睬。2001年出現了第一個跡象,顯示出人們對商學院較廣泛的不滿情感。那一年,即便是頂級商學院的畢業生也發現很難找到工作。接著就是安然公司(Enron)的瓦解,而該公司高層都是些受過MBA培訓的經理人。是美國商學院疏忽了向學生們灌注道德觀點和領導才能嗎?
商學院迅速作出反映,這一點他們是做對了。為了贊助學生找到工作,它們改革了職業諮詢部分。課程內容增添了商業道德和領導才能。哈佛商學院是坦然前首席執行官傑佛瑞.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的母校,該校現在劃定所有MBA學生除了學習融資、策略和行銷等傳統課程外,還要修讀一門有關“領導才能、管理和義務”的課程,
但在許多批評人士看來,這些轉變只是一些“粉飾不足”的名義工夫。貝內斯教學和奧圖爾傳授以為,商學院熱衷於尋求學術名譽,結果只會是徒勞無益,研究論文沒人去讀,從業經理人也讀不懂,而且MBA課程對實際管理工作的器重基本不夠。
僱主們也對新MBA畢業生的技能存有疑慮。大部分僱主對新招聘MBA畢業生的剖析才能覺得滿足,但許多僱主指出,他們卻缺少溝通、人際來往和鼓勵員工的技巧,而這些都是管理團隊的必備技能。
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今年將招聘600 MBA畢業生,成為最大的商學院學生招募者之一。但在每年的新招聘人員中,MBA所佔比例正在下降。“我們正撒出一張更大的網,”公司全球招聘總監邁克爾.帕廷頓(Michael Partington)說,“我們尋求具備和MBA畢業生等同智力程度、但同時擁有更多‘軟’技巧的人。”
這並不表示對管理教育體系投了不信賴票。但它卻凸顯出,對僱主來說,工程、法律或醫學等運用學科的研究生學歷跟MBA一樣有用,這是HR招聘時絕對不能忽視的問題。

中國MBA商學院未來的發展前景(上)



商學院教育全球化的第一個方面是教授市場的全球化
商學院要招聘優秀教授時,中國所面臨的競爭已經不是地方市場,不單是北大和清華競爭,北大和復旦、中歐競爭。如果要和哈佛、史丹福競爭,那麼教授的市場必須完全是全球化的。越是高檔次的人才,全球化的程度越高,支付的工資要和國外的商學院有可比性。但中國現在付不起全球化的工資,與國際的商學院差距還很大,難以吸引最好的教授。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的話,在全球競爭中可能就會輸掉。
第二個方面是學生市場的全球化。過去中國最優秀的學生就去中國最優秀的大學讀書,而現在不是這樣了,中國最優秀的學生可以到全世界最優秀的大學去讀書,而不一定只選擇中國的學校,MBA學員尤其如此。即使學生不出國,也可以讀外國大學的學位,因為越來越多的外國商學院來中國辦學,在中國設立招生辦事處、從事推廣活動的商學院更多。我們不能再認為只要我們是中國好的商學院,總是有最優秀的學生。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就會失去中國的本土市場。
第三個方面是學術成果的全球化。過去我們滿足於“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只要是國內優秀的學者寫的文章,就有讀者,就有市場。但現在不是這樣了,比如說,這幾年中國商界人士讀的書,受歡迎的,沒有幾本是中國學者寫的,大多是外國人寫的翻譯本,甚至假冒的外國書都進入排行榜。這是要引起我們注意的。過去國外的一本新書出版之後,大部分國人在很長時間不知道,如《基業長青》到很多年後才翻譯過來。而現在不一樣了,美國出了一本書,可能三個月後中文版就出來了,有些書甚至與英文版同時出版。特別是,有了網際網路之後,老師和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時間差沒有了,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可能老師還不知道,學生就讀到了。這使得當老師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第四個方面是教育經費來源的全球化。在美國,社會捐款是學校經費的重要來源之一,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有錢人越來越多,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向大學捐款。但我們不要以為中國的企業如果捐款的話一定捐給中國的大學。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國外讀書的時候,他們更可能向國外的大學而不是中國的大學捐款,如果我們自己做不好,大量的中國捐款就可能跑到外國的教育機構。我知道倫敦經濟學院去年收到一筆有史以來最大的個人捐款,捐款人就是中國大陸人。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大陸MBA考試之五大攻略


一、制訂應試準備計劃。本次MBA入學考試改革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初試科目由政治理論、英語、綜合能力、管理4門改為英語、綜合能力2門,原來初試中的政治理論科目、管理科目中的主要內容、英語科目中的聽力將放在復試環節予以考核。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這種變化應該是一件好事,他們可以依據初試、復試階段不同的考核內容強化不同階段的應試準備重點,相應地減輕了初試準備的壓力。但即便如此,如果考生在聯考前未能制訂明確的應試準備計劃,就很容易導致復習過程中缺乏系統性、計劃性,臨近考試時才發現時間不夠用,很多該復習的內容還沒有很好地復習,倉促上陣,聯考成績自然不理想。尤其對於許多參加MBA考前輔導班的考生而言,容易養成依賴的惰性,被動地跟班學習,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值得引起重視。因此,考生有必要根據自己的個人特點,制訂出操作性較強的應試準備計劃,明確不同時間段的復習重點以及需要達到的復習效果,並不斷對照這些要求檢查和調整自己的復習進度。
二、把握應試準備的重點。MBA入學考試改革後,2門聯考科目的具體考試內容也有一定程度的變化,比如,英語取消了對語法的專門考核,加大了對詞彙量考核的力度,完形填空也由原來的10分增加到15分,文章的篇幅變長,難度有所加大;在綜合能力考試中,管理知識的考核在寫作中會有所體現,數學由原來的90分減少到70分,所考查的知識點有所減少,綜合性能力考查則大大加強。考生應把握住新的考試大綱,了解並適應類似這樣的變化,對自己的復習重點做出相應的安排。隨著聯考日期的臨近,考生的復習重點也應逐步從系統準備向重點準備轉變。一方面,對於有關考試的內容,考生不應平均地分配時間,而應在自己的薄弱環節上多投入精力,這樣才能獲得較高的實際收益;另一方面,應加強解題技巧的訓練,加大模擬練習的頻率,適應考場氛圍。值得一提的是,模擬練習一定要找出整體、連貫的時間,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中進行,並嚴格遵照考試大綱所提出的時間要求,這樣才能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實現“練兵”的目的。
三、調整好自己的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無論是考生的生理狀態還是心理狀態,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起伏、波動,會出現波峰和谷底,對於有些考生而言,這種波峰和谷底的差別還非常大。因此,考前實力相當的兩個考生,由於身體或心理方面的原因,最終考分可能相差達數十分。理想的情況是,考生的心理曲線和生理曲線在聯考時都能夠達到峰頂。以往成功的MBA考生大多都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因此,越是臨近考試,考生越要注意保證適當的休息時間,越要保持情緒穩定。有些考生信奉“臨陣磨槍,不快也亮”,在考試前過度開“夜車”,使自己疲憊不堪;或者,在考試前瞻前顧後,顧慮重重,思想包袱很重,注意力不是集中在如何準備好考試上,而是集中于萬一考不好該怎麼辦上,這些都不利於在考試中發揮自己的正常水準。
四、合理地配置考試時間。這是許多MBA考生普遍忽視的一個技術性問題。在聯考過程中,很多考生反映時間不夠用,題目做不完。由於時間緊,對於綜合能力考試中的寫作或英語考試中的作文,只能匆匆寫幾句了事。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考生考前復習不充分,也可能是由於考生缺乏必要的應試技巧。對於成功的企業管理者而言,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同樣,對於成功的MBA考生而言,也需要很好地利用時間這一寶貴的資源。由於MBA聯考的題型、題量相對固定,考生應該在熟悉考試大綱所給出的樣題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平常解題的習慣,在考試之前就合理地規劃好自己的考試時間,明確到哪個時間應該完成哪種題型。這樣,就不會出現時間配置不合理的現象,在考試過程中也就能夠表現得遊刃有餘了。
五、做好復試環節的準備。許多考生考完聯考之後,緊張的弦就鬆了下來,總覺得可以鬆一口氣了。而加大復試環節的考核是本次MBA入學考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復試考核的科目和內容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因此,在完成初試之後,考生應立即制訂自己的復試準備計劃,儘早著手復試準備。對於英語聽力和口語基礎薄弱的考生而言,應強化這方面的訓練。由於管理知識主要放在復試環節進行考核,考生平時應注意看一些管理基礎理論方面的書籍,並多看一些經營管理類的報刊,以便對企業實踐中一些經典的經營管理案例有所了解。在復試中,考生要注重自己的儀容舉止,表現出較高的素養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復試環節能否順利過關,關鍵在於考生是否能夠表現出良好的管理潛質,表現出較強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分析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團隊精神等。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MBA/EMBA學費“漲”聲一片


大陸MBA學費明年又將迎來一波漲價潮。近日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發佈明年MBA改革招生政策的同時對外表示,明年在職MBA學費將上調,幅度不會低於10%,EMBA學費也將酌情增長。而多家商學院也正醞釀明年提高MBA、EMBA學費。
MBA學費“漲”聲一片
據了解,目前,交大安泰在職MBA項目的學費為18.8萬元,明年預計漲幅在10%以上。“至於學費上漲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辦學成本的上升。”院方說。
此外,上海財大表示,去年,財大MBA學費已經從原先的8.8萬元提至13.8萬。同濟大學表示,去年,EMBA學費從21萬元漲到25萬元,明年不排除繼續上調可能,至於調整幅度,目前還在醞釀中。而華師大、華東理工等院校商學院也表示,“漲價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多校EMBA學費超50萬元
據了解,復旦大學2010年春季EMBA班的學費為41.8萬元,2011年春季班的學費漲到了49.8萬元,而今年下半年是否會調價還不得而知。“體制內的大學商學院在調價問題上比較嚴謹,須經過審批和報備。我們如果調價,一般會是在秋季調。”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工作人員表示。
作為體制外的EMBA教育機構,長江商學院和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近幾年也漲價不斷。其中,長江商學院EMBA學費從2010年的58.8萬元漲到2011年62.8萬元,明年可能還會漲;中歐商學院今年春季EMBA班的學費為45.8萬元,秋季為49萬元左右,明年不排除突破50萬元的可能。而上海交大2012年春季EMBA學費由去年秋季的45.8萬元漲至53.8萬元。
大部分商學院表示,MBA、EMBA學費上漲是因教學成本上升,尤其是近年CPI的連續上漲導致。不過,也不排除跟風漲價的因素。有知情人士表示,EMBA學員有很強的消費能力,學費越貴往往越能吸引眼球。“學費越貴,EMBA身價越高,來讀的人就越多。”而多位國內著名院校EMBA項目工作人員表示,“漲價除了成本因素外,也要參考兄弟院校和其他機構的學費標準,別的學校漲價了,如果我們不跟進,會被看做是‘二流品牌’。”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GMAT簡中版已上線!!

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是不少想出國讀MBA(工商管理碩士)的人必考的測驗。近日GMAT網站新開闢中文版(簡體中文),除有6月新制考試訊息,也有互動論壇、部落格(博客),和美國學校介紹。 現行的GMAT將在6月2日結束,6月5日起開始新制考試;測驗加入「綜合推理」(Integrated Reasoning)題型,論說文寫作(Analysis of an Issue)則取消。主辦單位、美國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GMAC)亞太區市場拓展經理余菁維表示,綜合推理分成圖表解讀、表格分析、兩段式分析和多重來源推理4個部分、共12題,題數分配不一定。他指出,新項目的分數獨立計算,詳細計分細則最近公布。 GMAT的新網頁上已經有新制考試的說明和例題,這個月也將發行新版的考試準備軟體和考試官方指南。另外,GMAC一併開闢GMAT的官方微博,下個月還將在中國大陸的3個社交網站人人網、騰訊網、豆瓣創立專頁,供大中華區考生交流。 GMAC亞太區總監楊瑞芝表示,中國大陸是全球參加GMAT次數、人數成長最快的地區。前年7月至去年6月有40069個中國大陸籍人士參加GMAT、平均分數592分,台灣的應考人數和平均分數為3449個、538分。 GMAT簡體中文網站:http://cn.mba.com、微博:http://www.weibo.com/gmatexam。 資料來源:聯合報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大陸高校MBA學費逐漸上漲

近年大陸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越來越高,以致念研究所的人變多,延緩進入社會的時間,也希望以更高學歷找到更好的「飯碗」;今年部分商學院修改MBA考試資格,取消原有的3年工作經驗條件、開放應屆畢業生投考,造成報考MBA的人數大幅上升,各高校都打算漲學費,而且漲幅至少10%。

《東方早報》報導,各高校均表示,學費上漲主要是由於成本的增加,師資、教材和硬軟體設備都需要投入,加上官方政策也鼓勵發展專業碩士,因此,MBA學費普漲也是必然。

目前各高校MBA學費已經不低,以上海各高校為例,復旦大學最低也要12萬元(人民幣,下同),交通大學最低為11.8萬元,同濟大學則為8萬多元,其它如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華東師大均為7萬元,如果2012學年再漲10%,對學生來說負擔相當大。

雖然學費看漲,但MBA課程依然熱門,尤其是部分高校在2012年開放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報考後,考生大幅增加,即使學費高,也不擔心招不到學生。

第一個取消工作年限的交大安泰MBA,專案主任余明陽表示,根據中國企聯對職業經理人調查資料顯示,受訪的職業經理人65%年齡集中在35到50歲;31%自主創業的經理人年齡主要是36到40歲,並有進一步年輕化的趨勢;交大MBA為讓這些有潛力的考生早日成為未來商業領袖,實行「雛鷹」計畫,接納大學應屆畢業生報考。
資料來源:旺報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要贏在大陸 須用引爆式行銷

相對於台灣業者強調口碑行銷,不輕易砸大錢做行銷宣傳,不少台商前進大陸卻發現:「廣告真的有必要」,而且得讓市場瞬間加溫,行銷火候得沸騰燃燒到100度,不然就是「毋采工」。

在重慶熱鬧商圈─解放碑一隅,新落成的英利大樓牆面上偌大的LED展示牆,甫進入中國西部市場的「王品牛排」大打廣告,強調「一頭牛只做六客」、「尊貴只給最值得的人」。

打開廣播,重慶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正在談論:他前幾天在王品店裡看到一幕新人浪漫求婚的畫面;而進入王品店裡,奢華的水晶燈飾、紫色的包廂裝潢、隱密隔音的包廂……,裝潢、動線安排全都是在營造「高調奢華」的品味,與王品在台灣走的樸實路線,大相逕庭。

王品品牌總監趙廣豐說,要搶先在大陸消費者心中確定王品是「高檔牛排」的印象,靠廣告行銷是比較快速的方式。所以,王品以前從不在台灣打廣告,但在重慶首開先例,而且廣告就像燒開水,要在第一時間讓水(市場)沸騰,否則就是白花錢,所以重點是預算要下得精準,但這只能靠市場經驗。

 敢為天下先者王

第二個採用「引爆式行銷」的是韓國三星。

在全世界掀起蘋果熱的iPhone卻在中國大陸的市占上,敗於三星(Samsung)手機,原因是iPhone在中國大陸,堅持不與中國的行動通信龍頭─中國移動合作,而選擇與第二大的聯通合作,因而喪失先機。

三星在全球搶占手機市場,也是以大打廣告為主,像在台灣,它的廣告露出甚至高於台灣的HTC;而三星大打廣告戰略也逼得iPhone,不得不低頭,打開大陸電視,iPhone 4S的廣告也到處見得到。

大陸企業更是深知引爆式行銷的重要性,下手毫不手軟。

像鮮芋仙在台灣一家店的裝潢大約20萬(人民幣,下同),店內用傳統桌椅,講究古早味。但是,鮮芋仙今年2月在廈門開的第一家加盟旗艦店卻是花了100萬裝潢。而且店內裝潢也採用了與台灣截然不同的風格,更加具有時尚感。

今年在上海新開出的鮮芋仙自營店也將採用這種新的時尚裝潢,這是因為鮮芋仙在大陸賣的比台灣貴,到店消費與外帶比是7比3,剛好跟台灣相反。上海消費者到鮮芋仙是「花大錢」、目的更多是「把妹」,坐在窗戶旁,才能讓來來往往的路人看到自己的消費實力。

 敢造天下反者霸

即使在台灣,是以口碑行銷為主的夏姿也花重金進駐上海外灘九號,跟全球名牌作鄰居。夏姿的負責人日前接受電視專訪時提及:在中國曝光是很重要的,因為全球品牌都到齊了,競爭異常激烈。

綜觀台商經驗,大陸消費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大陸目前還是暴富階段(重慶還比上海晚了10到20年),因此對於品牌的了解不足,但炫富心理明顯。

行銷講究「溫良恭儉讓」的台商品牌在大陸吃不開,除非你也學三星,在短時間內,投重金、大打廣告、搶詮釋權,搶當一哥。在中國這個世界市場裡,二弟和小三是沒機會的。只有行業龍頭才能從眾多競爭品牌中突出,而不致被埋沒於茫茫商海中。
資料來源:旺報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報考MBA最主要目的之一: "人脈"需求

眾所週知,MBA學生除了希望獲得學歷和能力的提升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需求,就是通過讀MBA積累在商界精英中的人脈資源。而且,眼前‘人脈’需求已顯然成為學生報考MBA最主要目的之一。一些具有先進辦學理念的商學院已經開始根據這一變化,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為學員搭建豐富多樣的商業社交平臺,其創新方式可謂用心良苦。

一、校友活動

如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在近期舉辦了MBA校友返校日活動。據悉,華理從1998年開辦MBA項目以來,至今已有三千多名MBA校友。這些校友裏不乏各行各業的精英,舉辦校友活動可為校友間的商業資源共用提供機會。據悉,華東理工大學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校友活動,例如校友親子活動、校友品酒會、行業沙龍、戶外活動等各種各樣的校友活動。

二、職業導師

MBA職業導師計劃是由商學院出面,聘請業界有豐富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成功校友、名企高管或人力資源專業人士,擔任在校MBA的職業導師,為學生的個人職業生涯提供指導和幫助,把自身的工作成果及成功經驗提供給學生交流分享,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並力所能及地為學生推薦就業、實習和實踐機會。在2011年,華理更是率先推出了“三導師制”,每位學生由三位導師進行指導,分別是學術導師、職業導師和行動學習導師。

三、全球名師

實際上有企業背景的教授對於MBA學員來說,也是難得的一筆人脈資源。在MBA教育備受關注的今天,商學院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師資的競爭。華理商學院聘請的海外教授,多是在沃頓、耶魯、斯坦福等歐美著名商學院獲博士學位,或在世界著名商學院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世界級”教授,同時要有豐富的企業管理背景。為了更多地聘請此類優秀的教授,華理商學院與海外專業的獵頭機構合作,在全球範圍內物色適合的人選,並且要到國外進行多場“飛行面試”。此類教授可以為自己的學生在海外求職或進入跨國企業時提供指導,甚至是推薦。

四、建立社交網路平臺

據了解,一些思維比較超前的商學院,已經運用目下最流行的SNS概念,為自己的學生建設了先進網路社交平臺,讓工作繁忙的MBA學員足不出戶就可以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輕鬆地拓展人脈,交換商業資源。

除此以外,商學院還通過很多其他方式為學生提供社交機會,諸如舉辦論壇、講座、國際交換、參加大型賽事等等,從各個不同方面幫助MBA學生拓展人脈,甚至是國際人脈資源。

隨著MBA辦學水準的逐步提高和市場競爭意識的逐漸加強,對於真正想為MBA學生做實事的商學院來說,在對學員的服務品質上進行改革創新,提供更多人性化的細節服務,人脈資源的拓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讀MBA,您真的準備好了嗎?

全球經濟局勢嚴峻,央行不斷加息,全面通貨膨脹來臨,一聲嘆息中,無數絕望的心靈都期望通過獲取MBA學位這塊金字招牌來改變房奴或卡奴的命運。讀MBA,您真的準備好了嗎?

一、您的資金是否準備好?

去年9月,清華、北大、復旦等多家高校把MBA的學費一下子提到了18.8萬元(人民幣),約等於普通上班族一年的薪水。所以,問問自己,您是否真的願意花幾年的薪水去讀MBA呢?假如您執意要讀,這些資金到位了嗎?
根據了解,有的人是買房子了,結果還貸款壓力大,資金週轉不開;有的是做生意,有一筆應收帳款,結果對方遲遲不到位;還有的是家庭意見不一致…等因素導致學業無法完成。如果各位要報考的是EMBA課程,則對於資金的規劃更需要謹慎小心,除了學費及安家費之外,可能還要有一份緊急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所以,自己問自己,資金真的準備好了嗎?

二、您的心態是否調整好?

若論動機,有的人圖“名”,名校學歷光環;有的人圖“利”,升職轉職加薪。這都是現實的問題,可以理解。但先問您一句,什麼叫做MBA? MBA不就是“企業管理碩士”嗎?MBA不就是學管理嗎?但管理是學來的嗎?管理是靠實務中探索而來的。如果您剛剛學校畢業,或者天天埋頭研究技術,不和人打交道,那很抱歉:由於您腦海中沒有管理的困惑,您不適合讀MBA。如果您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不斷遇到困惑,特別希望尋求解答,那麼MBA諸多經典的個案研討將使您受益非淺。

多數人會問,是不是只有總經理或者是部門經理才適合讀MBA呢?錯!即便您是一個小小的Team Leader小組負責人,您也可以成功申請MBA。無論一個組織大至跨國集團,或是小至下面僅有幾位員工,但只要是團隊負責人,就勢必遇到管理問題。有人這麼比喻:其實,這些MBA很多內容,我在公司的訓練課程或是管理書籍裡都接觸到,但過去就像珠子一樣,四處零散,因此希望通過2年MBA的學習,找到一根線把這些零散的珠子一個個串起來。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老闆最害怕的6種問題員工

46%。這真是個令人頭疼的數字。根據美國頂尖領導管理培訓機構「領導智商」(Leadership IQ)的最新調查,過去3年追蹤的2萬名工作新鮮人,有46%在1年半內,不是被開除,就是績效低落。

令人訝異的是,不適任的原因,都不是因為技能不足,而是態度不對。高懸「不適任原因」榜首的,是可教性(coachability),第2是情緒智商,第3是動機。技能則排名最末。

企業叢林戰火正熾,大舉招募的新兵,卻陣亡率這麼高,怎麼辦?人才戰略不外乎選、用、育、留。曾受雇培訓微軟、IBM、萬事達卡、Merck等公司的領導智商創辦人暨執行長墨菲(Mark Murphy)說,人才大計,從問對問題開始。

新人流動率高,很大部份的原因是,企業面試時,根本沒有問對問題,最後陷入請神容易送神難的泥沼。墨菲在新出版的《從面試看態度》(Hiring for Attitude)書中,大膽建議,企業必須丟棄傳統的面試問題。

如果你問:「你有哪些弱點?」面試者都會回答:「我工作太努力了」、「我太追求完美了!」如果你問:「假如可以成為一種動物,你希望自己是什麼?」所有面試者都要當獅子,沒有人要當鸚鵡。

要洞悉面試者是否擁有企業所需的態度、人格特質,墨菲建議,要問沒有標準答案的情境式問題。例如,「你可以告訴我,你試著要解決問題卻沒成功的例子嗎?」、「你可以告訴我,你掙扎著要達成對客戶、或同事的承諾的事件嗎?」因為,高績效的人,總是能從失敗中,找出下次成功的種子。

【 老闆最害怕的6種問題員工 】

整天抱怨的員工、老愛八卦的員工、藉口一堆的員工、不服從指令的員工、生產力低落的員工……,每間公司遲早會遇上這些麻煩的問題屬下。人力資源專家奧德蕊奇分析,問題員工通常可按照性格,分成6大類型:

1. 負面型:悲觀、嫉世憤俗、沒有熱情、不合作。
2. 受難者型:認為自己很可憐、感覺受到不公、喜歡怪罪別人、引發其他人的罪惡感。
3. 抱怨牢騷型:到處訴苦、愛反抗、長期心懷不滿。
4. 高高在上型:優越感、傲慢、自我中心、堅持自己永遠不會錯。
5. 以退為進型:表面上順從、謙恭、安靜、避免衝突,但是也逃避責任。
6. 敵意攻擊型:愛逞強出頭、不滿足、愛爭辯、容易出現辱罵或暴力的行為。

除了這些性格類型,其他的問題行為還包括了:不服從、拒絕完成任務、工作表現差、私下批評主管或公司、恫嚇其他人,或是喜歡操弄,挑撥離間,以及做事拖延、經常遲到等工作習慣上的問題。

面對問題員工,最好的辦法往往不是讓他們離開,而是找出處理的辦法,因為重新招募、訓練新人的成本實在太大。不過,如果不管怎麼做,都無法讓他改善,就應該讓他走路─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對這個員工、其他員工、團隊與公司的成功,反而有害。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進入中國市場之關鍵行銷

全球企業都搶進中國市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奎爾奇認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價格競爭更造成獲利困難,「如果沒有特別的、獨有的及具區隔性的產品或服務可以提供,就不要進中國市場」。

他也提醒,規劃進入中國市場時,「不要問中國能為你做什麼,而是問你能為中國做什麼」,在中國有很好發展的企業,都是先問第二個問題。

以食品業為例,許多大型跨國公司都提供諮詢給中央及省級政府,協助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法規;「協助解決政策問題,增加在市場有更好及更快表現的機會」。

奎爾奇說,中國幅員廣大,行銷最關鍵的部分是分銷及銷售人員管理。目前中國沒有一個消費品牌的銷售點能夠涵蓋全國,娃哈哈集團很接近這個目標。可口可樂公司若要讓其產品接觸到全中國的消費者,必須設立200萬個分銷點,這就說明分銷及銷售人員管理的重要性。

他強調,談到行銷,大家都會想到品牌、廣告及新產品開發,但在中國,品牌不是主要挑戰。中國消費者了解受信任品牌帶來的方便及價值,因此公司需要作出品牌區隔,吸引消費者;但只有靠分銷及銷售人員管理,產品才有辦法打進所有的三級及四級城市。

被問到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信任度,奎爾奇指出,中國要提升其產品的國際形象,汽車是關鍵產品。日本的豐田、本田及日產等汽車品牌對日本形象有很大助益,韓國的現代及起亞汽車正發揮相同功能,大陸的汽車品牌必須成功走向全球,展現「中國製」的創造力。

他表示,日本過去也曾生產廉價的低品質產品,但經過20年的提升,日本的高品質產品行銷全球,沒有理由不相信中國不會有相同的發展。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2012全球商學院排名新趨勢分析

美國史丹佛大學商學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今年首次榮登2012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商學院排行榜榜首。憑藉這一突破,這家加州商學院成為該排行榜第4家冠軍院校。此前該學院曾連續13年躋身榜單10強 (完整英文排名)。

該榜單的前三名還包括之前的兩所冠軍院校: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排名第二,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華頓商學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則位列第三。

這是英國《金融時報》發佈的第14份全球商學院排名,根據從參與院校和在此次調查3年前畢業的畢業生那裏收集的數據編纂而成。從2008屆畢業生數據來看,在獲得MBA學位3年後,史丹佛商學院畢業生的行業加權平均工資最高,為每年19.2179萬美元(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事實證明,在該榜單的歷史上,薪資一直是史丹佛的強項:該商學院在畢業生收入排名上已8次位居榜首。

高薪資與專業成功密切相關。根據職業晉升衡量標準,在2012年的榜單上,史丹佛商學院畢業生的事業晉升幅度名列第三。該標準評估的是畢業生獲得MBA學位前後的職位差距。從願望實現的角度來看,畢業生們對於該學院的評價很高:根據“已實現的目標”標準衡量,史丹佛商學院排名第四,這或許並不令人意外。

史丹佛在其他商學院的畢業生中也享有盛譽。當被要求說出希望招聘哪所商學院的學員時,其他商學院的畢業生對史丹佛商學院表現出強烈的偏好,僅次於哈佛商學院。

史丹佛在今年的全球商學院排行榜上一躍成為冠軍,擊敗了上屆並列冠軍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後者今年排名第四。這反映出今年榜單一個更普遍的趨勢。總體而言,美國院校的表現略優於歐洲院校,在100所上榜院校中,有53所為美國院校,在今年的榜單上,四分之一的學校主要位於歐洲。在去年和今年兩度上榜的47所美國院校中,20所院校今年的排名有所上升。相比之下,在去年和今年上榜的23所歐洲院校中,有18所院校今年的排名要麼沒有變動、要麼有所下滑。

畢業生薪資上的差距反映出更鮮明的對比,同時反映了最近歐洲經濟動蕩的影響。與去年相比,在今年上榜的23所歐洲院校中,有16所院校的畢業生畢業3年後的平均薪資出現下滑。相比之下,在48所上榜美國院校中,26所的畢業生薪資有所上漲。

在全球商學院百強排名中,亞洲商學院佔到了9席,今年的表現喜憂參半。3所商學院今年首次上榜。在這三所首次上榜的亞洲商學院中,排名最高的是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位列第37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首次上榜,排在第54位。位於首爾的成均館商學院(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KK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則排名第66位。台灣則沒有任何一所商學院進入百大。

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School)仍位於該榜單的10強之列,不過排名從去年的第6位跌至第10位。然而,這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對來自中國內地的學生、教職工和董事會成員的重新分類。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將這些人納入國際化指標內。

在剩下的全球商學院百強中,有5所加拿大院校,3所拉美院校,還有兩所來自澳大利亞。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為何企業員工會無所適從?

猴子與錶的故事

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時,把手錶遺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猴子“艋舺”拾到了。聰明的“艋舺”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於是,“艋舺”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艋舺”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艋舺”來規劃。“艋舺”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艋舺”認為是手錶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裡巡查,希望能夠撿到更多的錶。皇天不負有心人,“艋舺”又擁有了第二只、第三只錶。

但“艋舺”卻有了新的麻煩:每只錶的時間指示都不盡相同,究竟哪一個才是確切的時間呢?“艋舺”被這個問題難住了。當有下屬來問時間時,“艋舺”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因此變得混亂。過了一段時間,猴子們起來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寶座,“艋舺”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據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樣面臨著“艋舺”的困惑。

這就是著名的“手錶定律”:只有一只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只或更多的錶,卻無法確定幾點。更多鐘錶並不能告訴人們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定律啟發

在企業組織裏面我們常常看到以下的情況:

1.1+1一定大於2嗎?通常企業為了快速拓展版圖或是增加產品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購併一家公司來彌補市場缺口,然而這樣的方式卻不一定能達到應有的綜效,特別是在「指揮權統一」的議題上產生分歧(如同故事中的猴王擁有一只手錶以上),若是加上「文化差異」的因素,那麼成功的機率將大幅降低。例如: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明碁與西門子、華碩與Garmin…等最後都是分手收場。簡單來說:兩家企業合併後,企業高階管理層並沒有很好地解決兩種價值標準的衝突,導致員工完全搞不清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也充分說明,要搞清楚時間,一只時間準確的錶就足夠了。筆者過去的公司也遇過類似的情況,當時公司的策略即是保留現有營運團隊及品牌權益,並且不直接干預營運,至於是否算是成功典範,就有待時間來證明囉。

2.大多數的員工都是期望老板們能給與一個明確的做事方向,遺憾的是事與願違,因為老板多半也不清楚方向在哪?因此對於一件事的看法上,老板可能今天想往東,到明天一覺醒來他可能覺得往西才是對的!筆者自己也面臨過這類的問題,其時重點並不在於老板們的善變,而是員工們期望老板所給予的是一條「單行道」,而不是「十字路口」,即便最後證明是行不通,只要老板在適當時機做出說明並採取應變措施,相信就能得到員工們的支持與向心力。如同故事中,猴王始終無法告訴猴眾們:如何在既定的時間做該做的事,自然就無法贏得應有尊重與信服。因此,對於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人無所適從;對於一個人也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筆者認為:兩只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老板們要做的就是選擇其中較信賴的一只,儘量校準它,並以此作為您的標準,聽從它的指引行事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法商管理理念應融入中國MBA教育體系

近年來,中國一直處在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上,經濟的迅猛發展使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的大舞臺上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11年最新世界500企業強榜單中,上榜的中國大陸企業增加到了58家,幾個簡單的數字就表明瞭中國的經濟實力以及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然而,在這光鮮的外表背後,一連串的實例又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企業及中國式管理甚至於國外企業的管理存在的弊病。

團購熱潮襲來,團購網站蜂擁而至引發上萬家企業淘金潮,然而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騙購、賣假貨等種種問題出現。每當一家團購網站倒閉時,我們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是商業模式出了問題,還是經營的問題。三星告蘋果侵權案還在持續,HTC與蘋果的大戰,不久前已HTC失敗告終。三星與蘋果的恩怨由來已久,在蘋果CEO賈伯斯去世前,蘋果在德國告三星侵權勝訴,直接導致三星在歐洲多數國家不能銷售。為什麼一場官司能夠影響企業戰略方向,甚至命運沉浮?面對這些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其中的原由,以保持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的主導地位並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成功。

“中國企業家是全世界最有商業智慧、最勤奮的群體,他們不缺商業經營的技能和經驗,但是,他們缺乏以法為核心制定、把握和應用規則的智慧。企業經常遇到的很多問題,並不單單是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更多是法與商相互摻雜,互相牽制的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孫選中教授在2011年12月12日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商管理研究中心主辦中國政法大學MBA教育中心承辦的“2011中國法商管理學術年會”上如是說。透過孫選中教授的談話,我們豁然開朗,上述案例企業中的種種問題的出現正是因為在企業管理中缺少了這種法商結合的管理思想。提升中國企業法商管理能力,培養優秀法商管理人才,成為業界知名人士探討的焦點。在法商管理的核心理念中,法律不僅僅是工具,它應該與商業很好融合,很好地服務於商業,並且可以被管理,真正做到“精商明法”。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市場將越來越成熟,法律法規會更加健全,消費者的市場意識、維權意識更強,在規則內經營、競爭,這對管理思維比較傳統的企業來說,將是新的挑戰。特別是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讓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到海外去競爭,融入到健全的市場環境中,從經營思維、市場意識、法律意識,必須進行轉型和提升,否則難以適應新的環境、新的規則。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推進法商管理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顯。

在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上,中國企業在努力探索創新的管理模式時MBA教育起到的作用是不磨滅的,而法商結合的MBA教育是更具特色的創新管理理念,是現代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種培養新型管理人才的教育模式。